5月15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肖红伟副研究员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进行学术交流,并作了题为“同位素示踪大气活性氨来源及化学过程”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曾阳教授主持。
报告中,肖红伟副研究员从氮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出发,讲述了氨氮同位素、硝氮氧同位素、有机氮同位素在示踪大气活性氮来源及化学过程中的作用。接着阐释了人为因素对氮循环系统的影响,并以南海为例厘清了人为来源对大气气溶胶中硝酸根离子和铵根离子干沉降的贡献。肖红伟副研究员结合实践工作生动阐述了不同氧化过程对硝酸盐形成的作用机制,并解释了森林火灾对大气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报告结束后,与会师生就相关问题与肖红伟副研究员进行了交流讨论。环境学院王新华教授、高明明副教授,环境研究院宗政研究员等几十余名师生聆听了报告。
肖红伟,上海交通大学副研究员,曾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江西省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大气环境氮同位素地球化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相关工作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4项国家基金、1项重点研发子课题及1项省级重点项目。
山东大学环境学院曾阳教授团队在解析大气活性氨来源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首次建立了6种亚硝酸排放源的氮和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图谱,揭示了亚硝酸直接排放源对区域大气亚硝酸的显著贡献,以及对华北平原空气质量的重要影响。相关成果发表于Th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期刊封面),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等著名学术期刊,为解析大气活性氨来源和相关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
本次学术交流彰显了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年一代研究团队参与大气环境治理的活跃度,推进了同位素示踪领域的发展,并促进了气候治理人才的培养。展望未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将持续加强在国内外科研合作领域的作用,为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提供科技支撑。
[【图文:曾阳 审核:桑伟林 编辑:刘宇杰 责编:王靖鸥】